附近一百元约-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,400元3小时快餐,真人同城炮约qq群

寻墓
2020-08-31 12:57:36          编辑:周媛 | 作者:王亚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6182

那年在绍兴时正值大暑。日头一大早就肃着脸亮晃晃地悬在半天,噗噗地朝世界吐着火气。除了天边几朵看上去很好吃的云,大太阳和我之间连一丝风都没有,天地一片醇熟的热。我给自己鼓足了勇气,趿了双拖鞋,背上草编包,戴了草帽,拎一把蒲扇便出门。蒲扇扇风也挡日头,眯缝着眼从蒲草织就的间隙里看阳光,似乎慈和了许多。

这日寻墓,徐渭、王守仁,还有张岱。

王阳明墓在会稽山阴,距兰亭不远,就在路边,依山势而在。墓冢端然浑圆,恰是灵明充乎天地间的正大,可仰地高,能俯地深,气脉丰沛。拜谒后,又缓缓绕墓冢三圈,方离去。

徐渭墓在印山越国王陵右侧,车至王陵即止,田间山路需步行。我未上王陵,下车独自往山径走。路边杂草丛生,头顶烈日炎炎,历来胆大如我,竟颇有些怯意,生怕猛地跳出一个贼人,要我留下买路钱。又将墨镜取下,恐草间钻出小蛇来,避之不及。只好佯作讲话,同草木讲,同天顶的日头讲,也同徐渭讲。终于,远远看见芭蕉,我知道就是这里了。

徐渭墓园不是王阳明那般正大端容,近前来,一丛修竹,几株柏树,老樟树撑开绿荫,一起簇拥着一个小园子,浑然有青藤书屋气息。

墓园门上悬着一把挂锁,并未落锁,便取锁推门而入。园内倒一派葳蕤,苍柏翠竹高树绿蔓,先生墓冢在中央,天顶的日头穿过树影,庭前斑斑驳驳。墓冢一围,青石垒砌,冢头荒草盈尺,墓碑题云“明徐文长先生墓”。清简寂寞得好。

先生一世乖蹇苦楚,作墓志铭尚道“可以无死,死伤谅??梢晕奚?,生何凭”,生死两处茫茫。身后终得安宁,怎么不好?

我不惧怪力乱神,而畏苦楚,终究稽首而去,且寻张岱。

张岱墓址不知何处,便依他《自为墓志铭》里“曾营生圹于项王里之鸡头山”一句往寻。项王里如今叫项里村,似乎是项羽起兵前隐居之所。明清易代后,张岱也避居于此。此后,项里村便是他的“琅嬛福地”,布衣蔬食,梦忆前身。

项里村在徐渭墓园西北方向,车行十余公里便到了。大约两千余年的文化赓续所致,即便并不曾见古旧建筑,村落俨然一派名门气韵。又有一二村人在街巷慢慢踱步,也别于一般鄙陋乡人。见有外来人,他们都侃侃而谈项羽,说山上的神秘图案。问及张岱,竟无一人知晓。鸡头山是晓得的,村头小河对岸便是。

顺着村人指处,对岸的小山包就是鸡头山。过河后行数百米即抵达,一座依河的荒山而已,除却一个老农搭了两间窝棚养了几十头羊百余只鸭,还有一条见到生人“汪汪”直叫的老狗,一些杂树丛生,再无余物。

“呜呼,有明著述鸿儒陶庵张长公之圹!”当年清人李研斋曾为张岱题写这句碑铭。而今我只好慨叹:“呜呼,明著述鸿儒陶庵张长公之圹竟无处寻!”

幸而鸡头山有眼见的好风水,青山绿树一水环绕。陶庵先生墓冢大概与山体相融了吧?身后归于泥土,是谁也脱不了宿命,此为“托体同山阿”。写这句的陶渊明先生亦然。

几年后,仍旧是炎夏,我在庐山南麓康王谷中避夏。适逢中元,出谷半日,捧一束雏菊谒陶渊明先生墓。先生墓址位于谷外面阳山海军某部院内,出入军事管理区略费了些周折,幸得几名军人引路前往。墓冢近颓芜,好在安静,不扰先生清净,正合他“居止次城邑,逍遥自闲止”心意。他归止于斯,清风明月山林鸟兽为伴,自逍遥去了。

责编:周媛

初审:周媛   二审:唐剑华   终审:夏义凤

  下载APP